景振國:地下工程的先鋒與綠色筑基者 |
|
|
|
在綠色能源轉型的時代浪潮中,燕趙大地深處正譜寫著一曲激昂的基建壯歌。在靈壽層巒疊嶂的山腹之中,有一個身影始終穿梭于隧洞與巖壁之間,他以技術員的專業嚴謹為尺,奉獻精神為炬,在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中鐫刻下堅實足跡。他就是工程技術部優秀技術員景振國,一位用智慧與汗水詮釋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層先鋒。 迎難而上,勇做地下工程的“排頭兵” 靈壽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施工初期,面對復雜的地質構造、潛在的巖爆風險以及緊湊的工期壓力,景振國主動扛起技術重擔,與工程技術部的同事晝夜輪值,扎根開挖面,反復校核每一組巖芯數據,優化每一份爆破方案。 那是一個深夜,主廠房拱頂開挖時,鉆探孔突然滲出股股水流,巖壁出現局部剝落。景振國立即叫停施工,抓起安全帽沖向掌子面。“全體撤離!啟動應急監測!”他的指令干脆利落,隨即組織人員架設收斂計,實時監測圍巖變形。緊接著,他連夜召集地質、支護專家會商,對照鉆孔錄像逐幀分析巖層裂隙走向。 會議室里爭論不休,有人主張加強支護直接推進,有人建議變更開挖軸線避開水脈。景振國沉默不語,俯身在地質圖上勾畫著,突然用紅筆圈出一處褶皺帶:“這里是關鍵!水流是沿節理面滲出,必須優先固結破碎區。”他迅速擬定方案:采用超前注漿封堵滲水通道,局部增設拱架,同時調整爆破參數減少震動。方案上報后,他親自監督注漿作業,在潮濕的隧洞里一守就是36小時,直到滲水點完全止住。 如今,主副廠房拱頂仍在開挖支護,每當有人走過這段洞段,老師傅們總會指著巖壁上密布的錨桿說:“多虧景工當時當機立斷,不然這‘老虎口’可要咬人哩!” 薪火相傳,樂為青年團隊的“鋪路石” 景振國常說:“技術是死的,人是活的,把經驗傳下去才算真本事。”面對部門新來的同事,他事無巨細的傳授自己的經驗心得,從巖體分級判讀到支護參數計算,都標注典型案例。 每天傍晚交班后,他總把年輕人聚在項目部板房里,用激光筆指著投影布講解:“看這個爆破效果圖,掏槽孔角度偏差5度,超挖就多出半米!”講到興起時,直接抓起粉筆在地上畫起受力分析圖。主變洞開挖時,他和同事們貓著腰鉆進剛爆破完的掌子面,手把手教他們用地質錘敲擊巖面:“聽聲辨質是關鍵——清脆是完整巖,悶響就有隱裂隙!”今年二月,新來的技術員小佳因不熟悉辦公室打印機的使用,景振國多次進行指導,有人問他這么簡單瑣碎的事為什么還要耐著性子這么教呢?景振國卻笑著說:“再簡單的事情有人教就是比自己學更快,這沒什么好藏著掖著,這是我的來時路!” 為了讓年輕人更快成長,景振國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學方法:先帶他們看——現場觀摩施工流程;再讓他們練——在老師傅監督下動手操作;最后放手干——獨立負責小段工程。技術員小蔣對此深有感觸:“剛來時寫個方案都一直被退回,景工就讓我每天跟著他去現場,下班之后又手把手教我注意方案里的細節。現在我覺得我也可以獨當一面了。” 綠色筑基,甘當生態施工的“守山人” 在“開挖一米、綠化一米”的理念下,景振國將環保措施融入施工全流程。上層排水廊道掘進時,他創新采用“洞渣分級利用法”:大塊石料加工成混凝土骨料,細渣回填臨時道路,連巖粉都收集起來制成植生袋用于邊坡復綠。施工隊長老李起初覺得麻煩:“景工,咱們工期緊,哪有工夫折騰這些?”景振國卻堅持:“綠色施工不是口號,少運一車渣,山就少受一分傷。”最終,他的方法被推廣,僅主變洞施工就大大節省了棄渣運輸的費用。還有一次,爆破震動監測數據顯示,某次裝藥量稍大,可能影響山體表層植被。景振國立即叫停作業,重新調整孔網參數,并提議在洞口開挖減震溝。施工隊嫌耽誤進度,他二話不說,抄起鐵鍬跳進作業面示范:“咱們建的是綠色電站,不是破壞生態的工程!”在他的堅持下,爆破震動值成功控制在安全范圍內,山體上的原生灌木絲毫未損。 如今,電站周邊的邊坡上,他帶領工人栽種的油松已郁郁蔥蔥,與銀灰色的壓力鋼管構成一幅和諧畫卷。 心系安全,筑牢生命防線的"守護者" 在景振國心中,安全生產永遠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。他常說:“安全不是掛在墻上的口號,而是要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的行動。”今年汛期,他的這份堅持經受住了嚴峻考驗。 7月中旬,連續強降雨讓靈壽電站工地進入防汛戰時狀態。景振國提前參加防汛應急演練,參與每一處排水設施的檢查。“這個集水井的泵功率要再提升30%,這里的擋水堰再加高50厘米。”他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各類防汛隱患和整改措施。正是這些未雨綢繆的準備,在后續的險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。 7月20日凌晨,監控系統發出預警:排風機房出現滲水量增大。景振國立即啟動預案,指揮搶險隊按照演練流程快速響應。他沉著完成分配到自己的任務:先設備轉移,再加固擋水設施。得益于前期準備的充分,所有搶險工作都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有序展開。 晨曦微露時,景振國的手電筒燈已在排水廊道里亮起;夜幕低垂時,他的腳步聲仍回蕩在主副廠房的開挖面。他用測針丈量巖石的硬度,用數據詮釋技術的精度,更用赤誠在太行山腹地筑起一座“地下長城”。當未來清潔電流從這里奔涌而出時,那將是他最美的勛章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